NAS折腾记-硬件及系统篇

最近终于折腾了一下 NAS,开个坑记录一下(流水账)。

硬件及系统篇。

1. 硬件选型及配置

群晖、QNAP

优点是系统整合度高,群晖的 DSM 软件口碑不错,硬件设计比较精密(体积小耗电低)。但价格偏高,4 盘位的群晖,X86 型号 DS418play 的话价格接近 4000,即使 618 期间可以 3600 左右拿下,还是贵啊。

自组

这个多花几句话说说。

优点是自由度高,可以发扬图吧精神淘宝各种电子垃圾,肯折腾和钻研的话价格是很低的,折腾硬件的过程也可以获得一些乐趣(Are you serious??)盘位设计比较极限,有的机箱提供了 4 x 3.5 盘位同时还能在侧板上装一个 2.5 的。

缺点也比较明显,体积方面 Mini-ITX 是极限。但很多淘宝货 4 盘位的 NAS 小机箱对 CPU 散热器要求严苛,大概只有 4-5 厘米的高度空间,这样的散热器嗷嗷贵(像样一点,最便宜的也要一百多,大概 5 厘米高,再薄一点的就两三百了),另外因为 NAS 机箱的设计一般都是主板上方正对硬盘盒,造成即使装进去了下压式的散热器,也没有风道可用,散热效果大概率靠不住。当然也有贵的、稍微大一点点的机箱(比如联力 Q25)可以装塔式散热,能提供 7 盘位,PCI-E 挡板还是双槽位的,然而真的会有那么烧么……用整合 CPU 的板子,选择不多,而且基本上都是赛扬 J 系列,这倒不是不够用,不过就是为了压成本的玩法了。

另外就是 Mini-ITX 的用服务器芯片组(比如 C226、C236)的主板不是没有,妖板自然先看华擎,E3C226D2I 这板子就是,Chiphell 上有人就晒了基于它的装机。但问题也不少,首先它只有 VGA 输出,不能兼职 HTPC 了,其次它自带了一个某某某芯片,用来接管显示和 IMPI 功能,这样就不能用核显(这大概也是它只有 VGA 的原因吧),也就意味着它作为流媒体服务使用的话,服务端是没法利用 Intel 核显的 QuickSync 硬解技术的,所以它其实是比较严格的服务器主板,在家用这种可能需要身兼数职的场合会比较受限。

服务器准系统

一般 4 盘位,体积和淘宝货 NAS 机箱差不多,胜在不需要折腾,主板一般是服务器主板,提供 VGA 和 DP 输出,2 到 3 个千兆网口,大概 6 个左右 USB。用 1U 电源或者 FLEX 电源,然后还有一个无卵用的 Slim 光驱位。

对比一下

我的理解:不折腾自然选成品,但性能是一般,价格也最高。愿意折腾可以选自组,其实也非常受限,如果不追求小体积的话换个 M-ATX 机箱,那么整体成本和装机难度都大幅下降,选择也一下多很多。而服务器准系统相对来说比较平衡,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,顶多也就是换个 CPU、扩下内存啥的,硬件方面基本不需要折腾。

所以最终我的选择是服务器准系统

经过一番不走心的调研,圈定了 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Acer Altos C100 F3,共同点都是 4 盘位,体积差不多,HP 似乎还稍微小一点点。

HP 机器新一些,性能也更好,用的是 AMD Opteron X3000 系列,据说性能可以对标 6 代酷睿 i3。2 LAN,2 DP 输出,设相对较偏家用,外观比较漂亮。

Acer 机器旧一些,芯片组是 Intel C226,LGA 1150 平台,LGA 1150 接口最高可以上 E3 1285L v3,3 LAN,1 DP 输出,偏服务器一点,外观比较粗犷。

最后选了 Acer 那个,价格便宜一些……查了一下各种电子垃圾旧 DDR3 ECC 内存,太他娘的贵了,8G 竟然要四百多,内存不愧是年度最佳理财产品。还是直接买卖家组好的吧,烈士墙在等待我,淘宝挑了一个北京的卖家,名叫“联想服务器北京xxx”,呵呵呵一听就是专卖电子垃圾的啊。配置选了一个“中配”,i3 4130 + 8G 内存。选这个配置是因为再高一档的 E3 1225 v3 + 8G 感觉目前而言用不上,而且 TDP 高了 20W,以后有需要了再升级 CPU 吧,最后入手价格 2230。

适合 NAS 与小服务器的 LGA 1150 CPU 粗略对比

核心 主频 睿频 TDP L3 Cache
i3 4130 2C4T 3.4 N/A 54 3M 430
E3 1225 v3 4C4T 3.2 3.6 84 8M 750
E3 1285L v3 4C8T 3.1 3.9 65 8M 1200

硬盘

先买了个 Sandisk 的 120G SSD 做系统盘(再山寨的牌子实在不敢买,也就便宜二三十块),和一个 WD 2T 红盘。为什么只买 2T 这么小的?因为长线计划是 2T 做私有云,8T 存片儿,但目前片儿少,并不需要 8T 那么大,而且现在 8T 要接近 2000 块钱,这成本吓人的,先把系统搭建起来再说,就不一次性投资那么大了,大不了后面忍受一次数据迁移的苦呗。

考虑到私有云需要数据安全(不损坏)、而存片儿则没那么高要求谁说的!小姐姐丢了怎么办?,其实我理想中的形态是 2T x 2 Raid 1 + 8T,但是不知道这种混合了 Raid 与非 Raid 的方案是否可行。

装机

到手,拆开看看,没啥好看的,里面布局还是比较紧凑的,但其实整体并不小,从 4 盘位的群晖或 QNAP 产品图上看,这货要大一圈,大概是供电和散热方面、还有那个无卵用的光驱位占了不少体积吧,毕竟定位是比较通用的服务器准系统,而且是 LGA 1150 平台的,集成度肯定没有那么高。

这机器 4 x 3.5 的盘位,没有 M.2 接口,于是系统盘要占一个盘位。装的时候我还刻意把 HD 放在了最下面一个盘位,感觉重心低点可能减少工作时共振的噪音(yy的)?但其实如果肯折腾一下,是可以把 2.5 寸 SSD 装在光驱位的,反正现在我盘位也没用满,我折腾那劲干啥啊。

因为是准系统,装机环节就没多少好说的了,记得 BIOS 里开启网络唤醒(WOL)就好,现在的路由器一般也都支持,这部分就先到这里,照片也没拍,从淘宝上盗两张吧。

以盘位为参考大小,可以对比一下 DS418play 看的话体积还是比较大的,考虑以后如果放在电视柜兼职 HTPC 的话体积还真不能说小,估计还是找个角落藏起来比较好。

2. 系统

2.0. 选型

系统可以选 Linux 和 Windows,为什么不选黑群晖、FreeNAS 这类的专门做 NAS 的系统?首先,既然有 X86 那么肯定是性能取向的,虚拟机和 docker 可以燥起来,于是宿主环境自然要选择全功能系统,不然那些玩意够折腾死,遇到有需要的时候再用虚拟化来解决。

先做一个粗略的功能对比吧

运维

  • Linux:几乎都 CLI,GUI 用的人少
  • Windows:GUI 为主,也可以用 CLI (PowerShell)

PowerShell 不太会,Linux 上有些过去我自己写的以及从运维那里偷来的脚本可以沿用一下。

远程桌面

Linux 用远程桌面的人应该不多吧……另外 Jump Desktop 的 Mac 客户端好贵好贵。

微软官方的新版远程桌面体验很好,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老掉牙的了,Mac 版中国区没上架,需要用个外国区的 Apple ID 才能下。

Web Shell

  • Linux:Cockpit
  • Windows:Windows Admin Center

Cockpit 更多是一个 Web 监控,附带一些基础运维功能、一个 Web 终端;Windows Admin Center 没用过,但看介绍的话很强大,连注册表编辑器都有。

文件共享

  • Linux:Samba、NFS
  • Windows:Samba

NFS 性能应该比 Samba 好一些?Windows 自然也可以用 NFS,不过系统整合程度就没有 Samba 那么高,折腾一点。

私有云

Seafile 国产的,Nextcloud 歪国的,都没用过,不知道。

迅雷

  • Linux:xware
  • Windows:官方

xware 是迅雷官方的一个东西,原本是作为迅雷路由器的固件来发布的,于是自然有人给它做了前端。主流的用法其实是把它跑做一个后台程序,作为一个远程下载的设备。然而迅雷远程这玩意官方已经关掉大多数入口,怕是不知道啥时候就下线了。而且实际用下来(我是 docker 跑的)发现不能离线加速(点了无卵用),感觉略废柴。而且 xware 官方早已不更新,只是服务本身还没下线而已。

Win 客户端虽然又臃肿又慢,但离线加速的功能至少是好的,由于 Win 客户端也已经关闭了添加远程的入口,无法实验远程离线加速是否可用。

百度云

  • Linux:bypy
  • Windows:官方

bypy 这玩意是基于 PCS API 的一个微型客户端(一堆脚本),它只能访问应用沙盒里的路径,用起来比较别扭。另一个问题是,PCS API 的所有入口都关闭了,只是服务还在,过去申请的 AppKey/AppSecret 依然可以使用。

如果没有自己的 AK/AS 的话只能用项目作者的中转服务器来做 OAuth,虽然不诛心,不过谁知道他会不会把 access token 存下来……当然他也提供了一个本地认证的方式,需要自己有 AK/AS 并且是开通了 PCS API 权限的,现在自然是无法申请到了,还好我有一个祖传的。

远程下载

  • Linux:Aria2
  • Windows:Aria2

没啥区别,Aria2 的 WebUI 选择不少,我用的是 AriaNG。不过 Aria2 不支持 eMule,有时候显得很无能狂怒。

媒体中心

  • Linux:PLEX、Emby
  • Windows:PLEX、Emby

都没用过,到时候再看看。

小结

这两者我一开始是偏向 Linux 的,因为我在 Windows 方面的运维经验几乎为 0。发行版就选 Ubuntu 吧,apt 用起来比较简单,社区热度和其他开源项目对 Ubuntu 的友好程度也还行。

2.1. Linux 篇

于是,做好 Ubuntu Server 18.04 LTS 的安装 U 盘就操练起来了。

Ubuntu Server 的安装不难,过程中配置一下网卡,网………………卡,等等,卡住了……再试试,又卡住了。思索 10 秒钟,从现象判断是这版本 Linux 不支持其中两张网卡(???),啧啧啧,毕竟 Acer 的官方文档里也没写这机器支持 Ubuntu,要换 SUSE 吗?No way 我就是喜欢 Ubuntu 嘛(扭)。好,至少我现在只用一根网线,那么就先去 BIOS 里屏蔽掉另外两张网卡吧。

系统安装成功。

进系统,终于可以把显示器和键盘还给我的台式机了,剩下的工作就用 SSH 搞定吧。

嗡嗡嗡………………等下这声音从哪来的,我去为什么机箱风扇转速有 19xx RPM?啧啧啧,找了一下资料,装上 sensors-detect 和 fancontrol ,却找不到 PWM 调速风扇。

啊?难道这倒霉系统不支持另外两块网卡也就算了,连给风扇调速都不支持?要不……换 Win 试试?

2.2. Windows 篇

嗯,反正折腾呗,做个 Windows Server 2016 的安装 U 盘,再次操练起来吧。

安装过程也是很顺利的,开启了远程桌面服务以后,就可以把显示、鼠标键盘还给台式机了。

然后装一个 fanspeed 软件,当场脸青了,还是找不到风扇。

所以……绝了,我大概明白了,这风扇只受 BIOS 控制,目测 BIOS 只给它两档,不开智能调速就是 6100 RPM,那声音跟进了厂房差不多,开了的话常规情况就是 19xx RPM,一是转速不算低,二是它很厚,叶片面积那是相当的大,声音还是不能接受。

于是默默地京东下单买了个 12cm 的低速风扇,1200 RPM 的,50 块钱,好贵,但淘宝解不了急啊,第二天装上以后安静了,只有安静的时候在机器范围大概 1 米以内的样子能听见轻微的声音。

2.3. 插曲

中途有一次重启过后突然进不去远程桌面了,无奈,再次把显示器、鼠标键盘借给服务器,发现开机显示 Warning: Chassis is opened,呵呵呵,服务器就是矫情,本来想着风扇到货之前先拆掉裸奔,既然这样那就还是都装上吧。

却还是继续报这个,好的,按 F1 忽略或按 F2 进 BIOS,我按,我按,却没反应……

啊???

难道刚才折腾的时候把传感装置弄坏了?拆开机箱,观察了一下,主板上有一个 Case Open 的 2 Pin 接口,连一根线接到机箱旁边有一个继电器(还是微动开关?whatever,反正就是个开关),只要机箱盖子正确的盖上,开关接通,2 Pin 就会接通。

简单嘛,手把那个开关压住就行了,开机,问题依旧。

难道是因为刚才暴力拆装把开关弄坏了?声音很清脆啊,弹簧手感也很正常,没这么娇嫩吧?管它,先把开关拆了,直接镊子短接一下主板上的两根针脚,开机,问题依旧。

难道是我手法不够犀利,想当年电脑电源开关坏了,用镊子短接针脚一下开机,不要太娴熟啊,唉,老了老了。

查下说明书,把 BIOS Reset 一下,开机,问题依旧。

我苦思冥想,等等,难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我不服啊,去了一趟公司,把另一块键盘拿回家,顺便把无线鼠标也拿回来了,接上,开机,好……好了…………

倒霉键盘我掰了……算了,不少钱呢,反正在台式机上用着是好的,留着继续用吧。

所以最终是什么原因呢?我也不知道,反正第一时间进 BIOS 里把这个提示给关了。

2.4. 小结

要不……咱又换回 Linux?算了……闹心,用 Windows,挺好。


本期节目就先到这里,下期开始进入软件篇。这期写的枯燥了一点,主要是过程中也懒得拍照片,不过既然是准系统大概也没什么好晒图的,下期既然是软件那就争取多配点图吧。